近年来,随着我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无论城区学校还是乡村学校,都着力打造成“一校一品”的“身边好学校”。
近日,合肥市教育局宣传处联合相关媒体组成推介宣传组,先后深入肥西县烧脉学校、上派初级中学、上派镇丽景小学、安师大附属肥西二中、清平初级中学、三河镇中心学校、山南中心学校,对肥西县2022年推荐申报的7所“百姓身边的好学校”进行实地调研走访。
肥西县烧脉学校
多元文化让一所农村中学成名校
调研首站来到了肥西县烧脉学校。作为一所乡村学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肥西县第九届青少年科技模型锦标赛集体奖团体第一名,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一等奖等。
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初中部全面实行24小时寄宿制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
学校整合了少年宫课程,开设了象棋、书法、合唱、演讲朗诵、舞蹈等学生社团,坚持五育融合,构建多元的特色校园文化。
肥西县上派初级中学
构建“三位一体”德育工作
在肥西县上派初级中学,该校“以打造品质校园 培育阳光少年”为目标。
学校坚持弘扬校园正能量讲好身边的故事,多渠道开展德育活动,充分发挥团队职能,把常规管理与专题教育相结合,构建校、家、社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学校加强教师专业化成长,落实教科研常规,加强学生管理,为品质提升助力。
肥西县上派丽景小学
特色课程“串联”丰富生活
在上派镇丽景小学,上派镇丽景小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姜世林以“育丽质少年 绘景致人生”为题,从“建校之初,面临困境”“办学数年,特色初显”“成果丰硕,家长满意”“前行不怠,迈向新优”等四方面,向考察组汇报了学校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的特色课程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科技创新和跳绳等活动项目,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大奖。
肥西县安师大附属肥西二中
共育共情为学生赋能
在安师大附属肥西二中,该校四项措施“赋能”成就学生。
一是下沉管理为学生成长赋能;二是课程改革为学生成长赋能,调整课程结构,融合课后服务及晚自习,提升教学时间管理效能;三是智慧教学为学生成长赋能;四是共育共情为学生成长赋能。实施共情管理,为学生做好全方位保障。
肥西县清平初级中学
乡村学生也能享受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
肥西县清平初级中学,校方介绍了托管一年来学校发展的较大变化。生源急剧回流,办学质量提升,家校合力增强,百姓口碑趋好。
一年来,在托管团队的引领下,学校坚持“让乡村学生也能享受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从制度建设、常规管理、常态教研和业务培训等方面全力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肥西县三河中心学校
千年古镇孕育的艺术校园
在三河中心学校,学校充分利用三河镇丰富的人文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编写了以传承鹊渚文化为主题的校本教材,开设小导游课程,让学生担任导游,向“游客”介绍三河景点,组织“金牌小导游”评比活动。
学校还利用“厨艺教室”开设三河美食课程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肥西县山南中心学校
“农根文化”促进全面发展
调研最后一站来到了山南中心学校,学校特色的“农根实践园”让人眼前一亮。
学校确定了“让每个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五育并举,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推行“赓续农根文化之脉,铸就立德树人之章”实验项目,找准“农根文化”与乡村学生发展之间的契合点,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立德树人。
在这7所特色鲜明的学校中,有受益于优质均衡发展,办学品质不断跃升的学校;有聚焦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精心打磨课程体系的学校;有结合当地文化,注重文化传承的学校……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办学目标——“办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
小编觉得不管是在县城,还是在乡村,检验一所好学校的标准,应该不仅仅是华美的高楼、先进的教学设备,还应该是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开心,老百姓认可,社会满意!
来源 | 通讯员 林兴勇 陈旺胜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杨锦